

中医药精彩“出圈”任重道远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中医药“出圈”,再次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无独有偶,在抗击疫情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河北省2022年春夏之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医治未病指引》,供广大群众使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将中医药参与预防和患者救治作为抗击疫情的“甘肃方剂”,彰显了疫情防控战、阻击战的中医药力量。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国的瑰宝再创辉煌。
用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中医药文化供给和群众性活动更加多样,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历史悠久,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普及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基础所在,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用情讲好中医药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中医药故事精彩绝伦,一直口口相传。华佗曾发明在外科手术中用来麻醉的麻沸散;扁鹊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因;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更是光彩夺目,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如今,在抗击疫情中,中医药成为阻断社区疫情蔓延的“防火墙”,防止轻症患者转重的“桥头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书写了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新华章。让古老的中医药不仅要讲“现代故事”,还要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我们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采取多钟形式,以全媒体手段呈现中医药的精华,这块古老的瑰宝才能重焕光彩。
用活中医药战“疫”力量。“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2020年,在疫情防控中,江苏省中医院等全国众多医院推出了中药制剂,批量生产后对新冠肺炎患者或易感人群产生了积极作用,已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感受到、享受到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与优势。用活中医药战“疫”力量,有效地降低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恢复期康复,这对于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
用功推动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就曾表示,发展中医药,要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西医结合是长期实行的方针,如何充分挖掘中西医结合价值,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仍然需要从机制层面加以完善。
用心发展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在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用心发展中医药事业。一直以来,传统的中医中药再临床疗效上不断提高,但整体推进上还有所欠缺,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弘扬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助力全民族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依然任重道远。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必须“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才能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李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