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近年来,“政府过紧日子”屡屡被提及,也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的事项,特别是近期受新冠疫情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各级财政收支日趋紧张,更需要贯彻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全面完成“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政府过紧日子,坚持艰苦奋斗。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新时代赋予新内涵,地方政府过好“紧日子”,就要树立全局观,准备好打持久战;要注重财政政策的连惯性、可持续性;要发扬优良传统,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要打“铁算盘”,要率先垂范,坐言起行,行必能至。
政府过紧日子,坚持开源节流。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从自身工作出发,继续压减办公经费,严控“三公经费”。按照政府采购目录范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推进政府集中采购,倡导无纸化办公。 继续加强资产配置管理,推进办公用房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强化本部门职能项目资金管理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要素,确保非税收入收缴到位,实现保机关运行,保基本民生,在支出结构上做好优化文章,盘活资金资产,严禁铺张浪费,不搞形象工程。这种“紧日子”使得财政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更加聚焦地把钱花在刀刃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政府过紧日子,坚持节用裕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近年以来,中央财政通过将保障性住房资金纳入直达基层范围,省级财政也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基层落实国家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用好中央直达资金,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确定使用范围,支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等,完善资金使用监管体系。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