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贫四十年 艰辛铺就“幸福路”
近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报告显示,过去4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75%以上。
报告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山海情”。“人民紧跟共产党,改造山河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出发,通过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无饥馑,稻米盈仓”的理想,彪炳人类史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是党和人民一股绳、一条心,相依相托、携手前进,正是许多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一双手、两头肩,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美好生活,才有了今天“小日子”的丰足美满。“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党和人民永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便没有达不到的目标,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报告背后,是善治善为的“清平乐”。《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减贫成就得益于有效的治理。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精准扶贫制度创新成效显著,在贫困识别、扶贫政策选择、政策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粗放”到“精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背后是务实作风、先锋本色和人民本位,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精进和观念的迭代。“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我们必须继续以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能力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铺展开善治善为、善作善成的工笔画卷。
数据背后,是喷薄而出的“大时代”。《报告》认为,电商平台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其演化出的分工带动了加工、物流、包装、客服等环节的就业,为贫困人口创造大量了就业机会。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份工作,便是一份保障。稳就业,既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不仅仅要让现有的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更要挖掘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潜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企业闯新路、开新局保驾护航,在破旧立新中做大做深就业蓄水池,让人民群众在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打开更加广阔的新时代。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中国减贫四十年》,不仅仅回顾过去,更是指向未来。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拾阶而上再出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群众铺就更高水平的康庄大道。(张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