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盘活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3-03-07 15:23:45 网信办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三农”问题成为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写好“农村文章”,搭建好载体。农村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小到一块地砖、一个井盖。每一个设施、每一处细节,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当前经济内循环形势下,正是农业补短板、夯基础的好时机。既要做好“微服务”,又要做好“微治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通过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庭院改造等,推进以“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好本体。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在新时期下,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仍然面临两极化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仍然不够稳固。在传统经验种养殖的基础上,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持续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积极实行“公司+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产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

激发“农民意愿”,培育好主体。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创造者。长期以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才储备不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等。”乡村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在大力回引在外能人、在外大学生的同时,把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挖掘出来,培育一批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扩大乡村振兴人才存量,为乡村振兴储备好“人才库”。(刘联盟)


3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