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落万物生,汉字生文化兴
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气“谷雨”。雨生百谷,万物逢时,传说仓颉在这一天创造了汉字,以汉字为书写载体的中文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苍劲有力的中国字,深情的中国诗歌,沉静悠扬的古典音乐,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赏汉字之形,品汉字之美。汉字的形体美,是与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高雅,篆书的委婉,隶书的端庄,楷书的方正,行书的潇洒,草书的飞动,每种书法都表现出当时代文字特有的魅力,无不显示着汉字的灵性与飘逸。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关于这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就指出;“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
意汉字之味,感汉字之趣。汉字数量近十万个,每一个字表意都非常精微、细腻、准确,有时在特定语境中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不好直白地翻译,但却把春意盎然之景象,传达得恰到好处,让人拍案叫绝。汉字之趣,趣在汉字之形,趣在造字取象;趣在音同义通,趣在音近义通;趣在汉字之义,趣在价值标准;趣在思想观念,趣在民族精神;趣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形态。宋代大才子黄庭坚的同旁诗《戏题》,整首同旁诗整齐划一,同旁对联不仅内涵丰富,对仗工整,又点题。将汉字独有之趣,之美,之神奇展露无遗。
思汉字之韵,悟汉字之情。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是一座见证中华古文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古圣贤留给后人参悟大道、警醒吾身的文化瑰宝,十四年前的一曲《中国话》,如今成为现实。汉字一笔一划亦柔亦刚,将千年的历史描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铺陈开来,承载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文在当下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好中文已成大势所趋。中文将在全球熠熠生辉,生生不息,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播到全世界。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国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多年来,联合国中文日通过持续彰显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已经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帮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仲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