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做网络新时代下的新农民
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涌现出一系列社交平台软件,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这是现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通过网络也学会了“刷抖音”“拍视频”,新鲜词汇如数家珍,但是如果不当的利用社交平台,随意发表一些不真实的言论,很可能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利益,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传递时代精神,做红色记忆的“宣传员”。农村承载了红色记忆,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是一张闪亮的“乡村名片”。鼓励新时代农民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当好“挖掘者”,鼓励农村党员发挥自身旗帜作用,带头讲好红色故事,调动农民群众传承乡村文化的积极性,吸引更多游客重温革命乡村的“红色印记”。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红色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建设红色文化基地,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地标”。更要当好“传承者”,真正让红色传统文化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崇尚邻里和睦,做基层网络的“调解员”。智能手机应该是老人联络家人、朋友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道东家、话西家”的武器。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老人们除了简单的家务农活外,匮乏的精神生活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睦,甚至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调节引导广大留守老人合理利用,在重要节点来临时,帮助老人传播正能量;在社会热点发生时,鼓励农民引导网络正能量,一传二、二传三、三传万,传递感人至深的“农民精神”,呈现生生不息的“农民力量”。
引导舆论传播,做乡村治理的“服务员”。培育一批乡贤、土秀才等本土正能量,增强村党组织拒腐防变的能力,以风清气正的基层党组织风气引领农村良好乡风、淳朴民风、清正家风,让产业放心落地、人才安心扎根。要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人文环境建设,以村里的大喇叭、宣传栏、小广场为窗口,让村民在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中学党史、明国法,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用一颗廉洁心把农村治理为官廉民朴、风清气朗、政通人和的文明家园。(沈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