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如磐 共“童”成长
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成长是孩子不畏艰难的担当。欲担重大使命,必有过硬本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成长成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与挑战。只有真学真会、真懂真用、真练真行,才能练就迎难不畏难、克难勇攻坚的真本事、硬本领,才能“一遇风云便化龙”,遇到更好的自己,才能把握住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机会,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要自觉融入校园大舞台,珍惜每一次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沉淀、不断进步。要自觉融入实践大课堂,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珍惜每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仅干得实,还想得深,不断增强过硬本领。
陪伴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陪伴是最好的爱,是最长情的告白,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孩子的童年与成长不能重来,需要父母的陪伴。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培养和谐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父母的陪伴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用心陪伴中,父母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孩子总是在模仿中学会思考,学会管理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慢慢成长成熟,长大成人。在陪伴中,上好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守护是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几天儿童教材插画的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审美的争议到意识形态的争辩,随着对教材插图一步步地深挖,让人不寒而栗。相对于成人,大多数的孩子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纯洁的生物,他们如同璞玉需要我们的雕琢,更需要我们的守护。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过是我们能为他们所做的最基础的事情。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家长竭尽全力想要达到的目标。其实,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家长毕竟不能无时无刻地陪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只有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能够不受外界干扰,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向着“真善美”一直前进。
鲜衣怒马少年郎,时代新人大风扬。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生逢盛世,也自当脚踏祥云、身披铠甲,勇于挑起时代重任、做报效祖国的“盖世英雄”。在青少年儿童的心中根植爱国种子才能更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只要保持一颗初心如磐的“童心”,便任凭岁月流转依然可以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王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