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护航学生成长“快车道”
新版国家标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已经于近日实施。校园安全问题事关家庭幸福安宁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按照新标准,要求各地绷紧“安全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安全防范,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护航学生“成长快车道”。
统筹谋划,贯彻安全保护理念。出台新版国家标准,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为依据,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问题导向,着力在重点部位、重点措施、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完善,把校园安全防护区域从内部延伸到门口、周边地区,充分彰显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技术升级,强化校园安全措施。围绕新版国家标准,针对当前校园安全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深入剖析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个人极端案事件,紧盯校园安全防护方面的短板不足,着力解决校园安全防护存在的突出难点问题,技术升级,坚持“软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学校大门外、学校周界、学校出入口等16个部位和区域都被列为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校园安全防护区域首次从内部延伸到了门口和周边地区。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科学设置保安员配备数量、巡逻、值守、学生上下学时段护卫等,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推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更扎实、更有效。
行稳致远,推动“平安校园”建设。结合新版国家标准,各地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配套措施初见成效,压缩安全隐患的生长空间,让安全乱象消失,拉起“经”线;另一方面,开展学生安全素养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架起安全防护的“纬”线。实现外部安全保护,学生安全自我防护的长期结合,保障“平安校园”建设行稳致远。(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