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14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拨云见月 明朗夜空家国情

2023-03-07 16:52:17 网信办

又是一年月团圆,且喜人间好时节。中国人自古惦念亲情,每一个团圆的日子对于中华儿女都是重要的日子。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团圆节等,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期便已经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再至唐初,《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时中秋节已然成为固定节日,其盛行于宋朝,而到明清时,重要性与元旦齐名,成为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古老岁月的积淀下,中秋佳节的习俗也是各种各样,无论是祭月、赏月、吃月饼,还是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丰富的活动都寄托着人们最为美好的愿景,而各地区各民族的中秋节习俗精彩纷呈,所展现出来的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正是这些趣味十足的活动,为中国传统节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添了一抹闪光,点亮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在筑梦路上的文化自信。

每每此时,以月寄情、望月怀远,是文人墨客的浪漫,亦是中华儿女心之所向。

也许中秋情宛如张九龄笔触之雄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也许团圆意好似王建绝句之深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也许佳节盼相聚便是杜甫所述那般真挚,“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然而此时此刻,对属于祖国大地的万千儿女而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孤身在外,这些美好的“浪漫”便成为了他们最为宝贵而深刻的精神家园,它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是我们专属的秘密花园。

漫漫历史长河,世事变迁不停歇,而我们拨开云雾所见,是明朗夜空中那一轮皎洁明月。

月,它更古不变,它始终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始终言喻着精神家园的共同回归,始终传达着文化乡愁的海内外泛起,更加象征着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家国情结与文化精神。(卢冰洁)


7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