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汲取为民初心,照亮前行之路
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只为一个目标。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发布。中国共产党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从红军时期的“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的庄严承诺。为教育扶贫事业默默奉献40余年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从东北远赴云南支边时年仅18岁;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壮乡赤子”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倒下时刚过30岁;为研制核心技术,隐姓埋名攻坚克难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为人民谋幸福深深地烙在了共产党人的基因里,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勤勤恳恳的干事实绩展现一心为民的责任担当。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砥砺奋进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而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到“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深厚情谊,再到“只要我还干得动,就永远为乡亲们做事”的铿锵誓言中看到的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厚重的民生底色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得来更强大。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还需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满意当作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定能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董震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