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用好“思政课”,给青年思想“补钙壮骨”

2023-03-07 17:08:01 网信办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中提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政课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第一课程”。

进入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认同危机、网络信息化等冲击着青少年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越是形势严峻,越要重视,要上好思政课,用好思政课,给青年们的思想“补钙壮骨”,为青年们塑造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育人格局,通过党史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等,为学生们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材,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让青年们践初心,明使命,润心灵。充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政治认同感,激励青少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党史学习教育纳进思政课课程体系、进教学内容、进队伍建设,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文化软实力,它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内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青年的核心素养。让其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常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是第一位的,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家风,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和传承,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通过思政课的教育,运用多种手段与活动广泛宣传,让青年的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新时代是一个砥砺奋进的时代,思政课教育一定要结合新时代的变化,课程内容要有广阔的视野与思想格局;要从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去探究背后所蕴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载体、新形式,构建思政课新样态,让更多青年学生爱上思政课、喜欢思政课、走进思政课,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让广大青年吃透把准创新理论,为思想补钙壮骨!

 

 


5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