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准“三个点”推动医保个账改革“软着陆”
随着全国范围内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逐步加速,这场关乎三亿多职工医保参保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件”正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对此,职能部门必须精准回应群众关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推动配套保障,将“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贯穿改革始终,方能实现此次“医保史上最大改革”平稳落地。
摒弃“漫灌式”推广,找准分众化宣传的“侧重点”。要想切实消除广大群众对新政策认知不足带来的“阵痛”,职能部门应当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方式开展分众化宣传。针对青壮年群体,可通过官方新媒体渠道开展政策解读,以“共济”为“侧重点”,详细阐述改革目的,重点强调“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后的社会获益大趋势;针对老年群体,则可通过面对面、一对多的线下交流,以门诊保障水平提升后的实际获益为“侧重点”,明确退休人员是最大受益者,帮助老年群体更新旧观念。同时通过各类民意诉求反馈渠道及时、精准回应群众关切,消除心理落差,迅速化解伴生舆论风险。方能打破重大政策“身居闺中”的局面,在“润物细无声”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避免“一刀切”落实,找准差异化实施的“切入点”。对不同地区来说,医疗资源丰富程度、医保缴纳标准高低等因素直接影响了改革推动的难易程度,这便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全盘思考,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一方面,要遵照国办文件、国家医保局政策要求,把门诊统筹这一关键步骤落实好,推动主要靠个人的个账积累模式向统筹基金报销费用的共济保障模式转变,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此次改革的惠民红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持续缩小人群、地区之间的待遇差别,要稳妥推动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治理水平。从而缓解资金紧张、医疗资源紧张等“先天不足”带来的痛点、堵点,让改革过渡更加平稳。
构建“多层次”体系,找准协同化保障的“衔接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群众就医负担明显降低、医保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同样,此次个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当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职能部门可以以个账改革为契机,协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措施,让群众在社区、家门口方便地获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从而释放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制度保障和便利服务。(周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