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乡村绘彩卷 振兴谱春曲

2023-03-07 17:22:55 网信办

202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依旧聚焦三农领域,将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浓缩成9个部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遵循。时隔一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响应,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二十一条”),硬核措施有效激活农业发展强劲动能,为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夯实基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中央审时度势,以发展的眼光转变战略重点,坚决守牢“三农”基本盘,稳住乡村发展“大基数”,奔赴共同富裕“振兴梦”。基层乡镇更应躬身振兴实践,聚力攻坚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人才培育等关键环节,持续激扬响鼓重锤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花结果”。

以产业为核心,撬动振兴发展引擎。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没有优质产业,发展就会陷入“无源之水”。做强传统农业。推行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施高效规模化种植,注重引进农业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坚决遏制“非粮化、非农化”,在保障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有力提升传统种植业水平,切实将“精耕细作”融入至粮食安全“大政策”。做优现代农业。积极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攻关,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将智能化手段融入农业生产完整产业链,有效压缩产供销冗余环节,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实效,实现科技助力产业振兴。做精特色农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农业+增收项目”的融合发展模式,挖掘特色资源的增收效益,叫响特色产业的独创品牌,将特色农业做成地区“招牌”,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切实走稳“品牌强农”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增收为根本,奏响强村富民乐章。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稳定的增收途径,富民则无从谈起。挖掘资源“潜力”。充分挖掘镇村蕴藏资产资源,合理归类并深度利用,持续有效释放资源潜力,发展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产业项目,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要素顺畅流通,切实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释放资产“红利”。聚焦乡村“沉睡的资源”,全面梳理镇村闲置资产,逐宗研判盘活利用措施,推行资源同类整合,对接匹配产业项目,将闲散资产有机凝结,有力破除产业“散、小、弱”问题,助力产业规模发展壮大、集体增收“源源不断”。激活“造血”功能。引导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社等深度合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谋划实施发展前景广阔、增收效果明显的“共富”项目,同时注重融合三次产业,着力构建多元业态融合放彩的局面,有效拓宽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

以人才为支撑,筑牢全面振兴脊梁。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乡村才能持续稳定振兴。“引才”回故里。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全面摸实在外乡贤底数,用“情怀”稳定沟通“纽带”,精准宣传家乡发展的扶持利好政策,鼓励乡贤携带资金和技术回报桑梓,实现“家燕齐归巢、同心促发展”的生动局面。“育才”建家乡。实施“技术破冰”工程,倾斜财力加强农技人才、农业创新型人才培育,加大农技推广、环境整治、创业创新等领域培训,着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田秀才”,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服务水平。“留才”促振兴。实施“招贤纳智”工程,注重基层干部“雁阵”队伍培育,积极开展乡村墩苗行动,吸引选派优秀同志扎根农村一线,重点物色能绩兼优的“领头人”,切实选优配强“头雁”,实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振兴景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然擂响,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振兴乡村的种子,在遍地金黄的季节里收获浓墨重彩的振兴篇章。【孙小梅】

 


8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