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芦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作为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大安村重点打造的芦笋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依托成立的蔬菜种植基地,打造芦笋特色品牌,成功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不仅绘就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好“丰”景,更为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就业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时下正是春季大棚芦笋成熟采摘期,近日,记者走进白米镇大安村的芦笋种植基地,一眼望去,一排排芦笋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一株株翠绿肥嫩的芦笋,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在田埂间,动作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芦笋,不一会儿,手中的塑料桶便被鲜嫩的芦笋装满。刚采摘下来的芦笋第一时间便会被运送到仓库,村民们按照要求进行分拣、捆扎,第一时间发往上海、南京等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正在忙碌的王凤明是大安村村民,她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打造芦笋种植基地后,她便来到这里负责采摘、捆扎等工作,让她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芦笋是一种特色蔬菜,营养价值很高,有蔬菜之王的美称,也是一种多年生的高效经济作物,一年可以持续采摘7个月的时间,一次种植就可以连续采收15年,而且芦笋适应性比较强,根系长达2米左右,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健康价值。
近年来,大安村大力推广设施芦笋绿色种植技术,依托成立的大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芦笋特色品牌。如今,凭借土壤质地肥沃、透气性强,适宜芦笋的生长环境,大安村出产的芦笋品质高、营养佳,深受市场青睐。

白米镇大安村党支部副支书钱建平告诉记者:“今年芦笋价格总体来说还算可以,目前批发价在5元左右,我村种植芦笋面积200亩,一亩地一年采摘芦笋七、八千斤左右,亩产值达1万元左右,全年芦笋产业销售额200万元左右。”除了精准种植,该基地对芦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在采摘环节,工作人员遵循科学的采摘标准,确保芦笋的成熟度和新鲜度。采摘后的芦笋迅速进入检测流程,经过多道质量安全监测工序,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等,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放心食用芦笋。(陈慧 吴楚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