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姜堰:村社与贫困户共建共享“命运共同体”
深秋的清晨处处透着微微清寒。沿街清扫、搬运垃圾……一大早,刘桂旺不顾寒冷,早早地到村里的垃圾房旁清理垃圾。
“现在我每天工作半天,一个月有600元的收入。”老刘憨笑着告诉记者,村里聘他为村庄环境保洁员,使他额外多了一份收入,日子过得有了盼头。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选好、选对一个产业,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白米镇杭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林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村干部最欣慰的事。曾经的杭家铺村是省级经济薄弱村,“穷、脏、乱”是村里的真实写照。该村“两委”一班人在乡村振兴路上独辟蹊径,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主线,走出一条乡村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今年74岁的刘桂旺是杭家铺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老伴患病,子女残疾,原来生活十分拮据。刘桂旺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就得益于杭家铺村探索“村社合一”新模式、创办兴杭物业有限公司。
“兴杭物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村庄环境清洁,负责老通扬运河以及周山河白米段的垃圾清理工作。”潘小林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村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7户37人,对有劳动能力的村里安排在物业公司务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则保证政策兜底,现在已经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14800元。
今年66岁的陈靠海是杭家铺村的低保户。
每天早上7点,他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工作8个小时,有100元的收入。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在家门口有这么多收入我还是很满意的。”陈靠海乐呵呵地向记者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日常巡查老通扬运河以及周山河从杭家铺到白米段的河道,并清理河道里的漂浮物和垃圾。
“老通扬运河和周山河两个河段战线过长,原配备的基层巡河员明显力量不足,巡河效果不佳。”潘小林告诉记者,实施过程中,他们想到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但又无法外出就业的人,就通过兴杭物业有限公司吸纳他们成为基层巡河员,助力河长制以及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落实。
“我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谈及最期待的事,陈靠海边清理河中的杂草边笑着表示,目前低保收入、清理河湖垃圾的收入加起来一年有1万多元,我真心希望贫困户都可以看得起病、医无所虑,不能因病而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