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好政策圆了我的康居梦

2021-03-15 10:19:12 姜堰新闻网

于友凤指着新房开心不已。 钱宏斌摄

讲述人:于友凤

年龄:62岁

住址:姜堰区大伦镇顾野村

我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祖祖辈辈守着几亩田,过着清贫的日子,住着破旧的房屋。爸爸是个残疾人,和妈妈吃尽辛苦,才拉扯大咱们兄弟姐妹5人,我排行老大。结婚后,父母分给我一间草房,屋顶漏光,我买来塑料纸,蒙住里面,遮风挡雨。生了儿子后,我们夫妻俩发誓,一定要拼命种田,挣钱砌瓦房。直到1992年,我们手头才积攒了一两万块钱,买砖买瓦,砌了三间五架梁瓦房。后来,我们又挣了些钱,为儿子操办了婚事。2009年,孙子来到世上,我们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住上楼房。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意外身亡,媳妇改嫁。从此,我和妻子省吃俭用,只想把孙子培养成人,瓦房破旧裂缝也无钱修补,再不敢想当初的楼房梦。

孙子到集镇上学后,每次看到街道两边矗立的楼房,常问我:“爷爷,这么好的房子,什么人住啊?”我说:“这是城里人住的房子,咱们农村人住不起,除非你将来有了大出息。”

我家瓦房砌得早,年久失修,加之交通不便,有钱的邻居早已乔迁新居。孙子每天上学要走五六里路,我们心疼,可到集镇租房又舍不得。

2018年八九月的一天,镇村干部来到我家,宣传拆迁安置政策,介绍安置小区的情况。原来,镇里抓住国家土地收储政策,鼓励散居户拆房集中居住,选择集镇政府大楼北边的“风水宝地”,新建高档的智能化安置小区。安置小区按需设计了168平方米复式、115平方米中套、80平方米和90平方米小套几种户型,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政府补贴成本6000万元,上争了扶贫项目资金550万元。建筑成本每平方米约2500元,复式售给村民的价格每平方米980元,中小套间仅880元。

算来算去,政府这个福利给大了。我家的瓦房加上庭院,住宅占地面积近1亩,家里的3亩多田又被流转了,每亩年租金1300元。我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按照政府出台的拆迁政策,我家拆房得补贴20多万元,考虑到孙子将来结婚,就选了套复式房,花费近16.5万元,剩余的3.5万多元可简单装修一下。这样一算,没花一分钱,乡村的旧瓦房换成了集镇的新楼房。我和妻子开心地签了协议。

2018年10月,安置小区动工,我们带着孙子专程去看了热闹。后来,我们有空就去工地,看自家的复式房建到了什么程度。这段时间,安置小区已基本竣工,到了最后的路道铺设和绿化阶段。我和其他拆迁户多次来看房,电梯、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无线网、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门禁系统等设施样样齐全;小区内绿化优美,有健身游园、居民文化活动室等休闲场所,南边是条清水河,西边是宽敞的东部干线,出了小区就是820公交站台,四周医院、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住进新房后,孙子上学就几十米远。做梦也没想到,我家这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真心感谢拆迁好政策圆了我的康居梦。

春节前,镇政府还召集拆迁户一起去看房,提前体验城里人的生活。大[~公式~]镇党委书记王玮告诉大家,大[~公式~]镇由原大[~公式~]和运粮乡两个乡镇合并,各自为街难以形成规模,缺少人气。依据村民自愿的原则,集中居住政策实现了一“拆”多赢,全镇共拆掉446户旧房,增加农田面积280多亩。近千人口移居集镇,必将添旺集镇人气,形成新的生活消费群。节约的土地兑换到集镇工业园区,用于招引项目,带动更多的村民家门口就业。安置小区一层店铺出租后,年租金约100万元,分配到太平、兴驰等1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可新增集体收入10万元。下一步,大[~公式~]将以安置小区为引擎,加快小城镇建设,整合大[~公式~]羊肉、芦笋等特色农副产品,打造大[~公式~]“农旅融合”的品牌。

我听得热血沸腾,心想到时妻子可摆个摊点,卖土特产,增加收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7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