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打造“三个课堂”抓实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
“现在组织上创新学习形式,为我们流动党员学习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对党的光辉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江苏泰州姜堰籍党员张志华长期在南京工作,他每天通过云端课堂进行线上学习打卡,在学习之余也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在姜堰区,像张志华这样的在外流动党员有1862名。流动党员由于工作地点分散,类别多样,流动性强,是教育管理的难点所在。为确保流动党员“人在他乡行,学习不断线”,姜堰区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倾力打造“三个课堂”,确保做到优质党课全覆盖。

开设云端课堂“随时学”。姜堰区借助线上平台灵活、机动的特点,建设“堰上红云”党建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定期推送党史学习篇目,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送学到指尖。截至目前,“堰上红云”已上线党史故事、主题党日案例等12类红色资源共计86篇(条),推出党史诵读栏目6期,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天天练”模块,并引导流动党员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线上打卡,在互动中激发学习热情,让流动党员在云端课堂有得学、随时学、赛着学。
打造移动课堂“就地学”。为确保学习教育质量,姜堰区委学教办专门组建6支宣讲队,开发《以史为鉴照亮时代征程》等系列专题课程,开设“行走的讲堂”,开展“红心连理”联盟专题讲座。宣讲队成员先后到上海、南京等地开展送学6场(次),宣讲党的光辉历史与奋斗历程,参学流动党员近500人。
开通实境课堂“线上学”。姜堰通过对全区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根据辖区内36个党性教育点,发布线上“红色线路”。据悉,这份地图详实记录了姜堰的革命历史,涵盖了重要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包含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鲜为人知的人物事迹。依托这份红色地图,姜堰区组织流动党员参加“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线上游活动,以打卡游学的形式穿梭于姜堰各大红色学习阵地,在实境中探寻红色记忆,厚植红色情怀。
下一步,姜堰区将持续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平台共建、课程共享,积极打造“红色矩阵”,确保流动党员到哪儿,组织就覆盖到哪儿,党史学习就跟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