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向“新”而行 以“质”谋远

2024-09-03 15:25:38 姜堰新闻网


7月15日到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其中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引擎。

那么,何为“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对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在学习时做了梳理,一共有五个要点1.发展路径是创新驱动,2.关键特征是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3.产生基础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4.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5.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所以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就是在科技创新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载体,这个产业载体不仅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包括了传统产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指向的就是未来产业,将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就能得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指向的是新兴产业,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指向的就是传统产业,各类产业的中高端发展能够助力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那我们要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这里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句话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进行展望。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是要在产业的方方面面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突破关键领域技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广运用新兴技术,比如运用5G技术、AI技术对传统生产力进行“智改数转网联”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也就是要“强链壮群”拉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要求,不仅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还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三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我们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要用好新型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实体形态的自动化设备和非实体形态的软件、互联网、系统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劳动对象也越来越丰富,现在的劳动对象有高技术含量的AI人工智能,还有以前人类从未到达的深地、深空、深海等,除了各种实体形态以外,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大数据。

所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产业的发展,更要思考上层建筑的调整,依靠主导产业聚“势”,传统产业换“新”,新兴产业谋“远”,如此,才能在未来邂逅更美好的“诗与远方”。


55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