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5日
新闻详情-首页

以12万只候鸟的翅膀为笔……

2025-04-03 09:37:39 姜堰新闻网

当国际爱鸟日与世界地球日的钟声接连敲响,当4月20至26日江苏省爱鸟周即将到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思考: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为这些飞羽精灵守护一片永恒的栖息地?溱湖湿地正以12万只候鸟的翅膀为笔,在天空书写着生态文明的时代答卷。

从生态伤痕到候鸟驿站,一场跨越20年的觉醒。20年前的溱湖,曾是工业文明碾压生态文明的典型样本。沿湖10公里密布的养殖场、化工厂,让这片天然洼地沦为“被掐住咽喉的玉佩”。彼时的溱湖,连斑嘴鸭的鸣叫都显得有气无力,仿佛在哀叹生态系统的式微。

转折始于《溱湖湿地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湿地保护方案的出台。我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让溱湖唤醒沉睡的生命密码。如今,97种鸟类在此奏唱生命交响曲,10万候鸟把这里当作迁徙路上的五星级驿站,连青头潜鸭这样的“鸟中大熊猫”都成了常客。这种从“化工围城”到“候鸟天堂”的蜕变表明,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对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重构。

?科技与人文的双螺旋,守护生命的智慧方案。在溱湖湿地候鸟收容中心的环形跑道上,受伤痊愈的夜鹭正进行着最后的飞行训练。这个泰州地区唯一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集纳红外监测、疫病预警、生态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却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温度。

3个鸟类监测点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建的气象观测站,织就全天候的生态感知网络;数十万株湿地植物构建的“水下森林”,演绎着中国式生态修复的东方智慧。更令人动容的是,当45米领航贡船在会船节劈波斩浪时,船身上的麋鹿纹样与5G直播设备相映成趣——这种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传播的巧思,让生态保护从专业领域走向公共空间。溱湖经验证明: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才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持久动能。

​全民守护的生态契约,听见未来的声音?。溱湖湿地科普馆,这座投资8000万元的科普殿堂,将“湿地认养一棵树”的理念种进万千心田。当年迈的老渔民主动上交渔网,当中学生把受伤的猫头鹰送到救护中心,当摄影爱好者自觉使用长焦镜头——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仪式。

如今,“九龙朝阙”的传说正在被新时代的生态叙事重新诠释。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文化基因层面:昔日禁止女性参与的祭祀仪式,如今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态课堂;曾经象征封建迷信的会船锣鼓,已然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节庆IP。这种从“旁观者”到“守护者”的角色转变,印证着一个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签订的生态契约。

当爱鸟周的钟声再次响起,我们当铭记:每一声清脆的鸟鸣,都是大自然发给未来的明信片;每一次振翅的弧度,都在丈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尺度。守护溱湖的鸟鸣,不仅是守护候鸟迁徙的地理坐标,更是守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原乡。


17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