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新闻
眼睑旁的巨大皮疹——小汗腺腺囊瘤
2025-06-27 10:09:05
姜堰新闻网
68岁张老太,1年前左下眼睑内侧出现一球状囊性隆起,无自觉症状,后缓慢增大,现影响视物,家属不放心于是带她到区皮防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主诊医师经皮肤镜及病理检查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叫“小汗腺腺囊瘤”的皮肤病。
小汗腺腺囊瘤又称为小汗腺汗囊瘤,是一种良性囊肿型肿瘤,因小汗腺导管闭塞或继发性扩张所致。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典型受累部位为眼睑、外眦、鼻部和颧部,躯干、腘窝、外阴也可发病。大多皮损为多发,且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多发性皮损常为直径1-3毫米,单发性皮损通常尺寸较大。皮损呈张力性水疱或囊性透明丘疹,有时伴淡蓝色色调,表面可有血管分布,光线照射提示囊肿内为清亮液状内容物。该病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在较热天气时皮损增大、明显,在寒冷冬季则会变小。对于单发性的小汗腺腺囊瘤,通常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囊性基底细胞癌。
小汗腺腺囊瘤通常要与汗管瘤、脂囊瘤及发疹性毳毛囊肿鉴别。汗管瘤的小丘疹通常较平,大多为肤色、黄白色、棕褐色外观,不透亮,无明显增大与缩小病程,通常发生于妇女,尤其多见于下眼睑。脂囊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前胸、面部、外阴,皮损圆顶、半透明状,直径数毫米至2厘米,柔软或橡皮样硬度,可移动,内含油样液体。发疹性毳毛囊肿也可表现为面部多发丘疹样损害,但通常伴随四肢、躯干的多发。
治疗方面,小汗腺腺囊瘤恶变的几率罕见,无需过度治疗。然而面部多发性损害可能导致美容问题,推荐对症处理,单发性损害可予手术切除,多发性损害可尝试激光治疗。
1057